中新网评《狂飙》:有安欣才能有安心******
昨晚,开年爆剧《狂飙》迎来大结局,随着高启强、赵立冬、何黎明等落网,京海市黑恶势力与保护伞终被铲除,大快人心。安欣、李响、徐忠们在风浪中为理想坚守到底,屡遭挫折毫不动摇,最终守护了京海的蓝天。
回顾这段追剧历程,我们每天为刺激的剧情紧张上头,更为张译、张颂文、李一桐、李健等全体演员的用心演绎拍手叫好,相信看到最后,每个人都会为安欣心疼,更被他的“轴”和坚韧感动。
在为正义狂飙的路上,安欣从意气风发到熬出白发,他将巨大的痛苦藏在心中,却始终没有隐藏自己的善良和正义。“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想过自己的后路。”安欣拉起警戒线一步步逼退高启强的戏,也成为被大家反复观看的经典名场面。
徐忠说过,“像安欣这样的警察,常常被嘲笑不够聪明,不会变通。如果以升官发财为标准,安欣确实不够精明,但他的品质,恰恰是政法队伍最需要的。”
随着《狂飙》的热播,安欣的现实原型也被越来越多的观众们看到,他的“轴”并不是虚构,“生扑”炸弹、搏斗中被钢钎刺穿上臂、扫黑警察牺牲战友全体喊“到”……这些剧情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
安欣,安全的安,欣欣向荣的欣。《狂飙》导演说,正因为有安欣这样的人,大家才有希望。他们用“轴”牢牢守住公平的底线,用善良拉住那些差点下坠的手,剧里,每个人都在大喊安欣,走出剧情,我们更要对身边的“安欣”们道声感谢,因为他们的理想,就是让老百姓安心。
《狂飙》收官了,生活还在继续。无数个“安欣”,仍守护在我们的身后,为正义拼命“狂飙”。向一直在坚守的扫黑英雄们致敬!有“安欣”守护“理想”,才能有大家的安心!(中新网微博)
八路军渤海军区收复利津城之战******
1944年7月至8月,八路军渤海军区遵照上级指示,全面展开夏季攻势,在第一阶段基本解放被敌军“蚕食”两年多的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边地区”取得重大胜利基础上,发起了以解放利津县城为中心任务的第二阶段夏季攻势。
利津县城位于黄河下游濒临渤海入海口的西岸,它既是日军设在鲁北渤海湾一带最大的战略支撑要点,也是日伪“蚕食”“扫荡”抗日根据地的重要兵力和物资屯守基地。当时,盘踞在利津城内的敌人除日军一个分遣队外,主要是伪华北绥靖军第8集团军第27团、7个伪保安中队、伪县公署宪兵队、伪警察等,总兵力2000多人。利津县城防城高池深,工事坚固,城外周围分布着9个据点,可谓易守难攻。
按照作战部署,八路军渤海军区首长决定由直属团主力担任攻城主攻任务,并以两个连兵力协同地方部队部署于小清河以南监视和牵制邻县敌军;军区特务营,第四军分区地方部队,垦利、沾化独立营和军区直属团一部,分别攻打盐窝、张许据点;其他各外围据点由各区中队和民兵相机攻取,各县武装大队设伏于利滨公路两侧,负责阻击惠民、滨县增援之敌。
8月11日,八路军渤海军区部队在司令员杨国夫指挥下,投入军区直属团、特务营和第四军分区部队,兵分数路发动奇袭,先后拔除了利津县城盐窝等9个外围据点。
16日晚,渤海军区参战部队对利津县城发起总攻。战斗打响后,军区直属团向城东门发起进攻,在控制城门楼后沿城墙向城内推进,与守敌展开巷战,经过激烈战斗,相继攻克了伪团部,伪县府、新民会、伪保安大队部。17日下午2时,渤海军区另一支攻城部队攻克西门及城西南碉堡,和已经攻入城中的部队内外夹击,将残敌驱赶至城西北角一座院落内。黄昏时分,爆破手通过连续爆破,炸开了院墙,八路军战士冒着硝烟冲进院内,将日军指挥官、企图化装逃走的伪团长及其手下300多人活捉。几个日军企图跳城逃跑,被埋伏在城外的八路军战士击毙。
18日拂晓,滨县增援之敌200余人进至利津城西关,渤海军区守城部队与敌人展开激战,上午8时许将其彻底击溃。至此,收复利津县城战役胜利结束。此役,渤海军区部队全歼守敌,缴获大小炮14门,轻重机枪29挺,长短枪1000余支,子弹10万余发,电台5部、电话总机2部、电话机22部、汽车2辆、战马50余匹,粮食75万公斤。
利津县城被收复后,渤海抗日根据地不仅得到进一步的扩大和巩固,与相邻各战略区的联系也得到了打通和改善,同时为即将到来的全面反攻奠定了胜利的基础。(孙兵)